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

水滸傳人物介紹2

姓名: 宋江
座次: 1,天罡星
封號: 武德大夫、楚州安撫使,兼兵馬都總管
出身: 鄆城縣押司
梁山職司: 總兵都頭領
在《水滸傳》中,宋江原為山東鄆城縣一刀筆小吏,字公明,綽號呼保義。面目黝黑,身材矮小,平素為人仗義,揮金如土,好結交朋友,以及時雨而天下聞名。因晁蓋等黃泥岡劫生辰綱事發,宋江把官軍追捕的消息告知晁蓋。及晁蓋等上梁山後,遣劉唐送來書信(招文袋)及五十兩黃金酬謝。不料,此信落入其妾閻婆惜之手。無奈,宋江怒殺閻婆惜,發配江州,與李逵等相識。卻又因在潯陽樓題反詩而被判成死罪。幸得梁山好漢搭救,在刑場把宋江救上梁山,坐了副頭領。後在攻打曾頭市時,晁蓋眼中毒箭而亡,遂坐上頭把交椅。日後,宋江率眾為朝廷招安。在歷次討伐其他起義軍的過程中,梁山好漢死傷甚眾,宋江本人也被所賜御酒毒死。


姓名: 花榮
座次: 9,天罡星
出身: 清風寨武知寨
使用兵器: 長槍、弓箭
梁山職司: 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
花榮,水滸傳中的人物,梁山泊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第一員。原為清風寨武知寨,使一桿長槍,箭法高超。因宋江在清風寨時被正知寨劉高陷害指認為賊,花榮為救宋江反出朝廷,與清風山眾好漢大鬧青州道,共上梁山泊。其後,花榮多次用其高超箭法建立奇功。在三打祝家庄一役中,花榮射落祝家庄的指揮燈,使祝家庄兵馬自亂。



姓名: 魯智深
座次: 13,天罡星
出身: 經略府提轄、二龍山頭領
使用兵器: 禪杖、戒刀
梁山職司: 步軍頭領
魯智深,人稱花和尚,小說《水滸傳》中重要人物,梁山一百單八將之一。姓魯名達,出家後法名智深。



姓名: 武松
座次: 14,天罡星
封號: 清忠祖師
出身: 陽谷縣步兵都頭
使用兵器: 2把戒刀
梁山職司: 步軍頭領
武松,綽號「行者」,因為排行第二,又名武二、武二郎,山東東平府清河縣(今泰安市東平縣)人,是《水滸傳》的一個主角及《金瓶梅》的重要配角。


姓名: 李逵
座次: 22,天罡星
出身: 江州小牢頭
使用兵器: 兩柄板斧、樸刀
梁山職司: 步軍頭領
沂水縣百丈村人,因打死人而流亡江州,在戴宗手下做個小牢頭,後結識宋江、張順等人。宋江、戴宗因反詩案獲死罪,李逵與眾梁山英雄將其救出。為人心粗膽大、率直忠誠、仗義疏財。曾在沂嶺上獨殺四虎。人送外號黑旋風。




姓名: 張順
座次: 30,天罡星
出身: 漁民
梁山職司: 水軍頭領



 
  




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

水滸傳人物介紹

姓名: 公孫勝
座次: 4,天罡星
出身: 道士
使用兵器: 松文古定劍
梁山職司: 掌管機密軍師
公孫勝是中國古典小說《水滸傳》中的人物。公孫勝是薊州人士,是個雲游四方的全真道士。他身高八尺(1.84米),相貌堂堂,長著八字眉、杏子眼,身穿短袍,背著古銅劍,腳穿麻鞋,一副道士打扮,道號『一清先生』。公孫勝自幼喜歡槍棒,學成多般武藝,他又學得許多道術,能呼風喚雨,駕霧騰雲,所以又叫『入雲龍』。

姓名: 林冲
座次: 6,天罡星
出身: 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
使用兵器: 丈八蛇矛、樸刀
梁山職司: 馬軍五虎將之右軍大將
林冲,是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。原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,生得豹頭環眼,燕頷虎鬚,身長八尺,人稱"豹子頭",又喚「小張飛」。善使「林家槍法」,使一支丈八蛇矛,有萬夫不當之勇。妻子張氏貞娘,岳父也是禁軍教頭,父親是東京的提轄官。周侗是他師父,操刀鬼曹正是他的徒弟。



姓名: 吳用
座次: 3,天罡星
出身: 門館教授
使用兵器: 銅鏈
梁山職司: 掌管機密軍師
吳用,字學究,是《水滸傳》中的人物,山東濟州鄆城縣東溪村人。滿腹經綸,通曉六韜三略,足智多謀,常以諸葛亮自比,道號"加亮先生",人稱"智多星"。在財主家任門館教授。生得眉清目秀,面白須長。善使兩條銅鍊。與晁蓋自幼結交。

姓名: 呼延灼
座次: 8,天罡星
出身: 汝寧郡都統制
使用兵器: 雙鞭
梁山職司: 馬軍五虎將之合後大將
呼延灼,是《水滸傳》中人物。祖上是北宋河北開國名將呼延贊,家傳鋼鞭(一說銅鞭)之法,並以其慣用兵器「雙鞭」聞名天下,有萬夫不當之勇。登場於小說第五十四回。

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

水滸傳名稱來源

《水滸傳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,內容圍繞在梁山泊稱覇的強盜。又名《忠義水滸傳》,初名《江湖豪客傳》,一般簡稱《水滸》,作於元末明初。作者歷來有爭議[1],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,羅貫中做了一定的整理工作。書中強盜多是被官府逼至落草為寇,當中有不少本來是官員,但在中國大陸曾被歸類為農民起義小說。



「水滸」字面的意思是水邊,指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山東梁山泊。另外《詩經》中有「古公亶父,來朝走馬,率西水滸,至於岐下」的句子,記載了周太王率領部族遷徙的事情。王利器與羅爾綱不約而同指出[來源請求]用水滸做書名,是將宋江等的聚義和周朝的興起作類比,證明原作者肯定起義英雄們反抗統治的精神。

水滸義軍領袖宋江原是低級官吏,後被逼上梁山,與其他梁山好漢一起反抗暴政,「替天行道」,逐漸發展壯大。《水滸傳》故事豪放、粗曠,全書通過人物的言語、行為來表現其矛盾的內心世界,人物性格刻畫也各有特色,而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各自的成長經歷也不盡相同。情節曲折、語言生動,有很高的藝術價值。

水滸傳心得

而裡面讓我欣賞的人物也滿多的,好比說:豹子頭林沖、花和尚魯智深,及時兩宋江,智多星吳用還有很多很多讓我覺得值得敬佩的人物,但是為何我會欣賞他們,每一個都是有很感人的原因的。
         例如豹子頭林沖,原本是八十萬大軍的武術教練,但是卻遭到小人陸虞候的陷害而被發配到滄州充軍,在充軍的過程中,林沖不斷的被董超、薛霸欺負,還到了要被殺人滅口的地步,但是就在最危及的時候,剛好就遇到魯智深這一百零八條好漢之一的幫助,才能脫離這個險境,但是最後還是遭到高太尉他們那一幫人的逼迫,而逃到梁山伯,加入這一群好漢的行列,他到最後的結局還是蠻令人高興的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
而另一位好漢,及時雨宋江,也是蠻令人欣賞的一位,雖然他又黑又矮,但是看到書中說他喜歡救濟窮人,替人解決難題,並且常孝順父母,所以我就蠻欣賞他的。並且我也希望自己能和他一樣,喜歡救濟窮人、替人解決難題,而且孝順父母。而智多星吳用,欽佩他的原因是他足智多謀,甚至可以媲美三國時代的諸葛亮,就差沒有借東風而已,而且他想的計謀沒有一樣是不成功的,而我將來也希望能像他一樣如此的足智多謀並且講義氣。


  

水滸傳大意

水滸傳》是元末施耐庵的作品,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是著名的鉅作。它的版本很多,故事也長短不一。依據最完整的故事架構,《水滸傳》的主要內容,是敘述以宋江、李逵、林沖、魯智深、武松、吳用等為主的一百零八位英雄,在各地受到貪官汙吏、土豪劣紳的迫害之下,紛紛集聚在「梁山泊」,形成一股具有實力的武裝團體,與宋朝相對抗。宋朝雖然派遣了軍隊加以討伐,卻一一吃了敗仗。這時候,宋朝面臨著外國入侵及各處強盜作亂的困境,於是,便用「招安」的方式,收編了梁山泊的人馬,要他們為國家效命。


《水滸傳》是元末施耐庵的作品,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是著名的鉅作。它的版本很多,故事也長短不一。依據最完整的故事架構,《水滸傳》的主要內容,是敘述以宋江、李逵、林沖、魯智深、武松、吳用等為主的一百零八位英雄,在各地受到貪官汙吏、土豪劣紳的迫害之下,紛紛集聚在「梁山泊」,形成一股具有實力的武裝團體,與宋朝相對抗。宋朝雖然派遣了軍隊加以討伐,卻一一吃了敗仗。這時候,宋朝面臨著外國入侵及各處強盜作亂的困境,於是,便用「招安」的方式,收編了梁山泊的人馬,要他們為國家效命。

       《水滸傳》寫的是英雄的悲劇,「義」與「忠」,是小說的兩大主線,前半段在強調各個富有生命活力的英雄,如何在同心協力、義氣相結的友情中,對抗政治、社會的黑暗勢力,開創出一片新的天地;後半段則企圖以理性化的方式,將這股力量,導向於效忠朝廷,為國家奉獻犧牲。實際上,在俠客的生命中,「義」與「忠」往往是相互衝突的。「義氣」的本質,與既定的法律、道德規範,勢必發生衝突;更何況,「忠」字背後隱藏的詭計陰謀與權力鬥爭,也絕非這些草莽英雄所能承受的。悲劇,正是英雄注定的下場。

水滸傳介紹

      水滸傳》的故事最初起源於北宋宣和年間,從南宋開始就成為了民間口頭文學的主要題材。目前流傳下來的根據說書人編成的話本中就有「青面獸」,「花和尚」,「武行者」等。到了元朝初年,出現了話本《大宋宣和遺事》,描述了晁蓋、吳加亮(吳用)等36人的故事,初步具有了《水滸傳》的故事梗概。在元朝,元雜劇中還出現了一些水滸故事劇本,流傳後世的有李文蔚的《燕青博魚》和康進之的《李逵負荊》等

故事描寫了梁山一百零八將各自不同的故事,從他們一個個被逼上梁山、逐漸壯大、起義造反到最後接受招安的全過程。水滸中的一百單八將傳說是三十六個天罡星和七十二個地煞星轉世,他們講究忠和義,愛打抱不平、劫富濟貧,不滿貪官污吏,最後集結梁山,與腐化的朝廷抗爭。小說成功地塑造了宋江、林沖、李逵、魯智深、武松等人物的鮮明形象,也向讀者展示了宋代的政治與社會狀況。

「水滸」字面的意思是水邊,指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山東梁山泊。另外《詩經》中有「古公亶父,來朝走馬,率西水滸,至於岐下」的句子,記載了周太王率領部族遷徙的事情。王利器與羅爾綱不約而同指出[7]用水滸做書名,是將宋江等的聚義和周朝的興起作類比,證明原作者肯定起義英雄們反抗統治的精神。水滸義軍領袖宋江原是基層官吏,後被逼上梁山,與其他梁山好漢一起反抗暴政,「替天行道」,逐漸發展壯大。《水滸傳》故事豪放、粗曠,全書通過人物的言語、行為來表現其矛盾的內心世界,人物性格刻畫也各有特色,而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各自的成長經歷也不盡相同。情節曲折、語言生動,有很高的藝術價值。

水滸傳

           係描寫北宋末年所謂”農民起義”的故事。以百廿回本為例,前七十回以晁蓋、宋江為首,吸納四方好漢投奔梁山,
           在這些好漢中,有自願上山(如李俊、張順)、有被貪官污吏逼上梁山(如林冲)、也有受到感召(如樊瑞、項充、李袞)而上山者。而這些人聚集梁山的目的僅是替天行道,反抗腐敗的政治,而108條好漢聚齊並排定座次後,大碗喝酒、大口吃肉,殺得貪官污吏心驚膽戰,有藉此發洩對政治現實不滿的意味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後五十回則描寫梁山好漢接受朝廷招安,北征遼國、剿滅田虎、王慶,眾好漢皆盡無損,至南征方臘一段,卻使梁山好漢七損八傷,有不幸戰死沙場者(如張清、董平、秦明…等),亦有重傷殘廢者(如武松斷左臂),而有幸回朝者,如宋江、盧俊義,卻遭高俅等奸臣藥鴆而亡,表現梁山好漢忠心為國的無奈。